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61)
图书 (17)
报纸 (8)
按栏目分组
司马光文献 (52)
经济发展 (34)
按年份分组
2017 (10)
2016 (4)
2015 (7)
2014 (1)
2013 (4)
2012 (4)
2011 (2)
2010 (11)
2009 (2)
2008 (1)
2007 (3)
2006 (1)
2005 (2)
2004 (2)
2003 (1)
2002 (7)
2000 (3)
1999 (1)
1997 (1)
1996 (3)
1995 (1)
1994 (2)
1993 (2)
1992 (1)
1991 (1)
1990 (1)
1989 (1)
1987 (4)
1986 (1)
1980 (2)
按来源分组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4)
中国老区建设 (3)
财税与会计 (3)
中国民兵 (2)
河南水利年鉴 (2)
七彩语文·小学中高年级 (2)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2)
学习时报 (2)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
史学月刊 (2)
政府法制 (2)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北京:中华书局 (2)
其它 (1)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1)
中文信息学报 (1)
七彩语文(小学中高年级) (1)
新农村(黑龙江) (1)
中国电视 (1)
文明与宣传 (1)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1)
江苏经济报 (1)
北京:文物出版社 (1)
传媒观察 (1)
国际学术动态 (1)
中州统战 (1)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1)
河南文博通讯 (1)
中原文物 (1)
中国麻业 (1)
领导之友 (1)
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1)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安徽文学(下半月) (1)
儿童音乐 (1)
艺术品鉴 (1)
教育文汇 (1)
临沂大学学报 (1)
湖北社会科学 (1)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1)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1)
小学语文教学 (1)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1)
北京:人民出版社 (1)
成都:天地出版社 (1)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
新东方英语(中学版)(中英文版) (1)
生活教育 (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
光山党史资料 (1)
金融管理科学 (1)
科技视界 (1)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
人民日报海外版 (1)
山西日报 (1)
河北日报 (1)
人民武警 (1)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1)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
教师博览 (1)
天天爱学习(四年级) (1)
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1)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
河南教育·基教版 (1)
相关搜索词
俭为德首
作者: 彭增清  来源:大理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衣裳  品行  逸生  乐道  生活小事  司马光  人格  立身  越轨 
描述:俭朴、节俭虽然说是生活的 事,其实讲的是品格,是能够深刻 影响立身、立家、立国各种品行的 首要品格。$$ 一个俭字,如何列为德首?其 中的原由在于:俭可清心,使人不 滋贪念;俭可生勤,使人艰苦攀 登;俭可促廉,使人守纪奉公;俭 可致和,使人乐群爱众。可见,从 俭关乎人格,关乎名节,关乎功 业,决非生
全文:

俭朴、节俭虽然说是生活的 事,其实讲的是品格,是能够深刻 影响立身、立家、立国各种品行的 首要品格。$$ 一个俭字,如何列为德首?其 中的原由在于:俭可清心,使人不 滋贪念;俭可生勤,使人艰苦攀 登;俭可促廉,使人守纪奉公;俭 可致和,使人乐群爱众。可见,从 俭关乎人格,关乎名节,关乎功 业,决非生活小事,断不可轻视。$$ 那么,俭是什么?简单地说: 俭就是寡物欲,忌挥霍,不贪占。 如果加以解析,其意主要有四:一 是体恤民情,心里头常要想想,生 产虽然发展了,但一粮一衣裳,仍 然来之不易;生活虽然提高了,但 穷乡僻壤,依旧有着饥寒。倘若钱 物丰,要有扶助匮乏之念;倘若钱 物缺,不生窃掠他人之心。二是得 取有道。应该得的是报酬,不该得 的是横财。不取无理之物,不收亏 心之钱。三是不竞奢华。人的生活 各循其趣,衣食住行难有止境。虽 未必主张安贫,却要提倡乐道。四 是吃苦耐劳。劳生俭,逸生侈。人 生乐趣,在于成就。俭朴的人只怀 平常之心,没有非分之想,因而不 越轨,不犯人,自然不怕半夜敲 门,更不会罪祸临身。如果说奢为 惹祸之源,那么俭是平安之根。$$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恶奢侈、倡 俭朴的传统,把拥有清正、才华、 作为和众望视为无价之宝。古往 今来的仁人志士在讲修身、齐家、 治国的时候,总喜欢讲“贫贱不能 移,富贵不能淫”,无不重道义、重 品格,并由此而使人性笃实、生活 充实、神情踏实。司马光说:“有德 者皆由俭来”。 这是历史的经 验,也是生活的 昭示。古今多少 成败事,都在俭、 奢演义之中。

Rss订阅